Factory
Home
About Us
News
Products
Join Us
Contact Us
新闻内容
www.skyfeel.cn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 | 作者:shengkangyuan | 发布时间: 2020-05-16 | 399 次浏览 | 分享到: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包括饲料、饮水、鸡的体表、孵化器等)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果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条件、防治措施不良,就可能导致大肠杆菌病在鸡群中暴发。因此,掌握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尤为重要。

        1 病  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呆立、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或废绝,排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死亡鸡只羽毛松乱,鸡爪干瘪。在各阶段表现为:                                                                                                                                                                                                    

        (1)初生鸡脐炎,俗称“大肚脐”。其中多数与大肠杆菌有关。病雏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腹部大,脐孔及其周围皮肤发红,水肿。此种病雏多在一周内死亡或淘汰。另一种表现为下痢,除精神、食欲差,可见排出泥土样粪便,病雏1-2天内死亡。育雏期大肠杆菌病,原发感染比较少见,多由继发和混合感染所致;尤其是当雏鸡阶段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过程中,或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常有本病发生。

        (2)育成鸡发病情况大致同雏鸡。

        (3)产蛋鸡发病,多是由于饲养管理粗放、环境污染严重或正值潮湿雨季而引起。一般以原发为主,也见继发于其它疾病。鸡群主要表现为:产蛋率低,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死淘率增加。个体临床表现有如鸡冠萎缩、下痢、食欲下降等。

         2、病理变化

              雏鸡脐炎死后可见脐孔开张、周围庐肤水肿、皮下瘀血或出血,水肿液呈淡黄色或黄红色。新生雏以下痢为主的及脐炎致死的鸡只均可见卵黄无吸收或吸收不良,卵黄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且多呈黄绿色。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脏肿大,有时见散在淡黄色坏死灶,包膜略有增厚。 成年产蛋病死鸡多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严重者可见黄白色干酷样渗出物、心包积液,腹膜炎,卵泡落入腹腔,积聚成大块变性蛋黄,卵泡坏死,输卵管萎缩,输卵管子宫部红肿,膨大部有许多炎性渗出物。

           3、防治方法。

          平时要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挑选久不产蛋鸡进行淘汰,做好通风换气,定期消毒,种鸡场应加强种蛋收集、存放和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

          对发病鸡群可用药物进行防治。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目前,氯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有较好疗效,但对这些药物具有抗药性的菌株也已出现且有增多趋势。因此,在防治本病时,应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全群给药。在实践中,笔者采用的治疗方案为:正道安必仙饮水,每天7瓶,上午集中饮水,连用3天;用泻痢速停拌料,每天2袋,下午拌料,连用3天;每晚上用正道肾通饮水,每天5袋,晚上饮水,连用3天;在饮水中添加3-4倍量鱼肝油,同时在饲料中加入多倍量的维生素;每天一次带鸡消毒,鸡舍内全部换上干燥垫料,加大排风量,将病情严重鸡只隔离单独治疗。3天后回访,鸡群已恢复正常,采食量已逐步回升,死亡已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每天2~4只)。

        由于本病发生普遍,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药物治疗效果逐渐降低而且又增加了养鸡的成本。近年来国内已试制成功了大肠杆菌死疫苗,有鸡大肠杆菌多价氢氧化铝苗和多价油佐剂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制苗菌株应该采自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毒株,或本场分离菌株。种鸡在开产前接种疫苗后,在整个产蛋周期内大肠杆菌病明显减少,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有所提高,减少了雏鸡阶段本病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给成年鸡注射大肠杆菌油佐剂苗时,注苗后鸡群有程度不同的注苗反应,主要表现精神不好,喜卧,吃食减少等。一般1-2天后逐渐消失,无须进行任何处理。因此应在开产前注苗较为合适、开产后注苗往往会影响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