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ory
Home
About Us
News
Products
Join Us
Contact Us
新闻内容
www.skyfeel.cn
养鸭常见病的诊治
来源: | 作者:shengkangyuan | 发布时间: 2013-05-16 | 114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鸭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但养鸭业在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还普遍存在着对鸭病的系统研究及预防控制力量薄弱、养殖户滥用药物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养殖效益不高等等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养鸭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下面,将养鸭中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浅介如下。文中防治用药参考了国家无公害食品生产的要求,故而许多以往常用药物未予介绍,养殖户在对产蛋期鸭或上市肉鸭治疗用药时,应在兽医指导下,严格执行国家禁用药及停药期等法定要求,确保鸭产品的食用健康。

一、鸭瘟

本病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对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在鸭群运销旺季和低洼多水的污染地区最易发生和流行,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则较少大批发病。其传染源主要是病鸭和带毒鸭,以及其他带毒的水禽、飞鸟之类。当健康鸭一旦接触这些带毒的禽类所排出的粪便及其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饲养工具等,即感染发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滴鼻、泄殖腔、注射及某些吸血昆虫等引起发病,从而造成疫病流行。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2~4d,病鸭初期表现精神萎靡,头颈缩起,呼吸困难,常伴有湿啰音,食欲降低,渴欲增加,不愿下水;两肢发软,步态蹒跚,经常卧地,难于走动,驱赶时两翅扑地而走;眼四周湿润、怕光、流泪,有的因附有脓性分泌物而两眼粘合;鼻孔内流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体温急剧升高达43~44℃,呈稽留热型;病鸭下痢、排绿色稀便,有时为灰白色,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常附有稀粪结块。后期,病鸭体温下降,体质衰竭,不久死亡。产蛋鸭群的产蛋量减少30%左右,随着死亡率的增高,可减产60%以上,甚至停产。病鸭在出现症状后1~5d内死亡。剖检可见全身性急性败血症特征,全身的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斑点或坏死;皮下组织胶样浸润;口腔舌下部、喉部周围有溃疡灶,口腔粘膜有伪膜覆盖,剥落后呈鲜红色溃疡,食道粘膜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伪膜覆盖;肝脏的早期病变为出血性斑点,后期出现大小不同的灰黄色坏死灶,周围环形出血,中心有小出血点;脾脏黑紫,体积缩小;心内外膜均有点状或刷状出血;胸腺和腔上囊也有出血性病变;产蛋期母鸭的大小卵泡呈弥漫性出血,切开流出红色浓稠的卵黄液体;腺胃与肌胃交界处的粘膜出现出血带;整个肠道有出血性卡它性炎症,肠粘膜有坏死灶;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时粘膜松弛外翻,粘膜面附有黄绿色伪膜,不易剥脱。确诊需送实验室作血清学鉴定。

防治措施:

1.严防从疫区引进种蛋或病鸭,禁止到流行地区放牧,严格做好各环节防检疫及消毒工作,日常定期用10%石灰乳或5%漂白粉液消毒场舍等。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群健康水平,适当添喂多维素,增强机体免疫力。另外,定期做好疫苗预防接种,雏鸭5日龄时首免,25日龄二免,蛋鸭产蛋前或成年种鸭要进行第三次免疫。

3.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上报疫情,按法定要求采取封锁、隔离、焚尸、消毒等综合措施扑灭疫情。患疫场舍等也可用3%热氢氧化钠液或菌毒特1:100热水稀释后喷洒消毒。对疫区或威胁区内的健康鸭群或疑似感染群,应立即使用鸭瘟鸡胚弱毒苗等接种,1~2头份/只。

4.早期治疗可取抗鸭瘟高免血清,肌注0.5ml/只,有一定疗效;也可肌注聚肌胞,0.5~1ml/只,1次/3d,连用2~3次。有的用盐酸吗啉胍可溶性粉或恩诺沙星可溶性粉,按2g/L拌水混饮,1~2次/d,连用3~5d(产蛋鸭禁用,肉用鸭停药8d),效果不错。

二、鸭流感

本病是由正粘病毒群的A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轻度呼吸道症状的一种疾病,继发细菌感染是致死的重要因素。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它们排出的粪便中含毒量较高,很容易污染饲料、湖泊和水塘。本病一般经口感染,2~6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病毒株的强弱及其它病的继发感染紧密相关,可以从无症状、无病理变化到发生100%死亡。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取决于病毒株的强弱、感染剂量、感染途径和是否有合并症等,其变化较大,短的为几小时,长的可达数日之久。有些雏鸭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但多数病鸭会出现呼吸道症状。通常病鸭突然发病,精神沉郁,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减少或废绝;打喷嚏,鼻腔内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液,鼻孔堵塞,呼吸困难,常出现摆头、张口喘息症状;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后期不能站立,死前下痢。慢性病例,羽毛松乱,消瘦,生长发育迟缓。剖检鼻腔粘膜发炎,鼻腔和眶下窦中充有浆液或粘液,有的呈干酪样;鼻咽部和气管粘膜充血,气管、气囊混浊、水肿或有纤维素性炎症;脾脏肿大突出,表面有糜烂状灰白色斑点;有的肝有脂肪性病变。确诊需送实验室做病毒分离鉴定。

防治措施:

1.严把引种关,不从疫区引进种蛋或病鸭。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做好防疫消毒工作,特别是做好雏鸭的防寒保暖,增强鸭群的机体抗病力,预防本病的发生。

2.一旦发生疫情,要立即上报疫情,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下按法定要求采取封锁、隔离、焚尸、消毒等综合措施扑灭疫情。消毒可用5%甲酚、4%氢氧化钠、0.2%过氧乙酸等消毒药液。对疫区或威胁区内的健康鸭群或疑似感染群,应使用农业部指定的禽流感灭活苗紧急接种。

3.本病尚无切实可行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可适当采取一些辅助性治疗措施:发病初期采用相同亚型的高免血清和高免蛋黄疗法效果较好。感染期间,注射大剂量的青霉素和适量的庆大霉素或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或利巴韦林可溶性粉按0.5g/L水混饮,连用3d等,可大大减轻流感病毒引起的损失。应用加味双黄连口服液0.5g/只灌服,2次/d,连用3~5d;或盐酸金刚烷胺、病毒灵、病毒唑等抗病毒药,对流感病毒也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三、鸭霍乱

本病是由禽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养鸭业的危害严重。出现气温较高,多雨潮湿,天气骤变,饲养管理不良等多种因素,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日龄的鸭群均可因接触病禽污染的场地、饲料、饮水、运输工具及往来人员等而感染发病,但以30日龄内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3d,依病程长短和严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最急性型:鸭群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眼结膜充血发绀。急性型:蛋鸭产蛋下降;病鸭精神萎顿,行动迟缓,步态蹒跚,不愿下水,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达42.5~44℃,嗉囊积食胀大,倒提时常从口鼻流出酸臭液体;有的病鸭咳嗽,张口呼吸,呼吸加快,气喘,摆头甩头,力图排出喉腔粘液;病鸭腹泻下痢,排灰白色、灰黄色或黄绿色的稀粪,有时粪中带血,腥臭难闻。慢性型:病鸭体质消瘦,单侧性或双侧性下肢关节肿胀,跛行,行走困难;病程较长的,肿胀关节变硬,有的继发感染化脓。剖检最急性死亡病例可见浆膜小点状出血,肝表面有黄白色坏死灶。急性死亡病例除上述外,皮肤上有散在的出血点;心外膜和心冠脂肪上有出血斑点,心包液增多,呈淡黄色透明状;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地脆弱,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和坏死灶;胆囊肿大,肠粘膜充血、出血;肺有炎症、气肿和出血性病变,呼吸道粘膜充血、出血。慢性病例关节肿胀,关节腔内有暗红色混浊而粘稠的液体或干酪样物质;肝脏有脂肪变性或坏死灶。确诊可做细菌学检验。

防治措施:

1.日常加强饲养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对各阶段的鸭群分群饲养,严防外来畜禽及鸟等入场。不从疫区引进种鸭或雏鸭,引进鸭群要隔离饲养15~30d,确认无病后方能入场。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上报并按法定要求做好扑疫工作。消毒灭疫可用0.5%优安净、0.5%漂白粉、0.3%过氧乙酸等。

2.常发病地区或疑发病地区,可组织健康鸭群接种禽霍乱菌苗。

3.本病治疗选用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效果较好,尤以肌注+拌料(饮水)效果明显。如青霉素纳盐用复方安基比林液稀释后,肌注1~2万IU/只,1次/d,连用3d;同时取土霉素粉按60~250mg/L拌水混饮,连喂5~7d。肌注链霉素5~10 万IU/只,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1%拌水混饮,或按0.5%拌料混饲病鸭群。也可肌注强效阿莫仙20~50mg/只,1次/d,双黄连口服液按2.5ml/L拌水混饮,连用3~5d。

四、鸭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故而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症。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各种日龄的鸭均易感,尤以雏鸭最易感,发病可达70~90%。当鸭场卫生条件差,地面潮湿,舍内通风不良,氨气味大,饲养密度过大等,往往发病。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菌的禽类,它们的尸体和粪便,污染饲料、饮水、池塘、饲养场地、工具及种蛋等,健康鸭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上大肠杆菌,但不一定即刻发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患其它疾病时,寄居体内的细菌便乘机进入血管,随血流分布全身,引起败血症或其它病症。也可通过皮肤伤口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另外,鸭舍内的吸血昆虫和体表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本病多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体质软弱,合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下痢,多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萎糜,食欲减退,两翅下垂,隅立一旁,头向下弯曲、嘴角触地,两眼和鼻孔处常附粘性分泌物,有的病鸭拉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体质衰竭,脱水死亡;成年病鸭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腹围膨大下垂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液体波动感,穿刺流腹水。剖检见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胆汁状的铜绿色,质脆;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卵巢出血,肺充血出血和水肿;全身浆膜呈急性渗出性炎症,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表面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为淡黄色;肠道粘膜呈卡它性或坏死性炎症;有些病鸭卵黄破裂,腹腔内混有卵黄物质;有些雏鸭卵黄吸收不全,有脐炎等病理变化。确诊需送实验室做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防治措施:

1.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严格防疫卫生管理制度,从无大肠杆菌病的种鸭场引进种蛋或雏鸭。种蛋、孵化室和有关器具可用0.1%强力消毒灵或0.03%百毒杀液等消毒。日常可定期用牛至油预混剂按1.25g/100kg饲料混饲,做好预防工作。

2.养鸭场可根据情况,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苗。

3.治疗:肌注庆大霉素,2~3mg/kg体重,卡那霉素10~15 mg/kg体重,3次/d,连用3~5d。加味禽菌灵散按0.6g/100kg饲料混饲,连用2~3d,预防减半;氟哌酸按0.01%拌料混饲,连用3~5d;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剂,按20mg/kg体重灌服,连用7d;牛至油预混剂按2.25g/100kg饲料混饲,连用5~7d;土霉素粉按60~250mg/L拌水混饮,连用5~7d。以上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用药要求。

五、鸭慢性呼吸道病

本病又名鸭窦炎,是由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于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高达80%。传染源为病鸭和带菌鸭,当空气被污染后,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染。雏鸭孵出后带菌,如遇育雏舍温度过低,空气混浊,饲养密度过大及应激等,很易导致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病初可见一侧或两侧眶下窦部位肿胀,形成隆起的鼓包,触之有波动感;随着病程的发展,肿胀部位变硬,鼻腔发炎,从鼻孔内流出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病鸭常甩头;有些病鸭眼内积蓄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病程较长者,双眼失明;病鸭死亡较少,常能自愈,但生长发育缓慢,肉品质量下降,蛋鸭产蛋率下降。剖检病鸭眶下窦内,常见充满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窦腔粘膜充血增厚,有的蓄积多量坏死性干酪样物质;气囊壁混浊、肿胀、增厚;结膜囊和鼻腔内有粘性分泌物。

防治措施:

1.加强舍饲期鸭群的饲养管理,做好舍内清洁卫生、防寒保温及通风换气工作,防止地面过度潮湿及饲养密度过大等。

2.鸭场实行“全进全出”制,空舍后用5%氢氧化钠或1:100的菌毒灭等严格消毒。日常严格检疫,及时淘汰病鸭或隔离育肥。

3.疫区内的新生雏鸭可采用以下药物防治:泰乐菌素按500mg/L拌水混饮,连用3~5d;恩诺沙星按25~75mg/L拌水混饮,连用3~5d;复方氟苯尼考可溶性粉按100~200mg/L拌水混饮,连用3~5d;盐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按500mg/L拌水混饮或100g/100kg饲料混饲,连用3~5d;吉他霉素预混剂按10~30g/100kg饲料混饲,连用5~7d。

六、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本病是由肉毒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由于天气干旱少雨、湖泊水浅,鸭群在放牧时,吞食了一些腐败的含有大量肉毒梭菌、绿脓杆茵等的鱼类和小动物尸体,或投喂了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饲料,而引起中毒。

临床症状:鸭群中毒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鸭,全身性痉挛、抽搐,很快死亡。慢性中毒鸭,早期精神迟钝,不能飞跃,游水困难,羽毛逆立,两翅下垂,食欲废绝;后期病情加重,体质衰弱,头颈痉挛下垂,软弱无力,常于1~3d后死亡。剖检仅见皮下有出血点,肠道前段空虚无食。

防治措施:

1.加强放牧管理,不到有腐败鱼类或其它动物尸体的湖泊、塘堰处牧鸭;做好饲料采购贮存工作,防止肉毒梭菌污染,预防本病的发生。

2.鸭群中毒后,立即采用抗毒素疗法,每只鸭肌注C型肉毒梭菌抗毒素2~4ml;同时供给低渗糖水(3~5%)饮用,以促进排毒。

七、鸭球虫病

本病是由鸭球虫引起的一种仅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各种日龄的鸭均有易感性。本病的传播是通过被病鸭或带虫鸭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或用具等,饲养管理人员也能成为球虫卵囊的机械性传播者。国内常见的球虫病系毁灭泰泽球虫和菲莱氏温扬球虫感染,多流行于每年的9~11月份。

临床症状:急性型在感染后第4d出现精神萎顿,缩颈,无食欲,喜卧,渴欲增加,拉稀,排暗红色或巧克力色恶臭血便;多于第4~6d死亡,第6d过后,耐过的病鸭逐渐恢复食欲,死亡停止;耐过的病鸭生长缓慢。慢性型一般不显症状,偶见有下痢,成为散播疫病的传染源。剖检:毁灭泰泽球虫的危害性严重,急性型呈严重的出血性卡它性肠炎;肠壁肿胀,肠粘膜密布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有的有红白相间的小点,有的粘膜上覆盖着一层糠麸样粘液,有淡红或深红色胶胨状血性粘液。菲莱氏温扬球虫的致病性不强,肉眼仅见回肠后部和直肠轻度充血,偶见回肠后部粘膜上有散在的出血点,直肠粘膜红肿。确诊可将肠粘膜涂片镜检。

防治措施:

1.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改善鸭舍的环境卫生,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清除粪便,防止其污染饲料和饮水。严格按要求做好场舍内外及鸭群的防检疫和消毒工作。

2.发病后,被污染的场地等用20%生石灰水或1:200的农乐液等彻底消毒。

3.治疗:在兽医指导下,幼雏和育成雏鸭用二硝托胺预混剂按12g/kg体重拌料混饲,连用5~7d;盐酸氨丙啉—磺胺喹噁啉钠粉按0.5g/L拌水混饮,连用3d,停2d后,再用3d;盐酸氯苯胍按10~15mg/kg体重灌服,1次/d,连用3~5d,(产蛋期鸭禁用)。产蛋期病鸭可用妥曲珠利按7mg/kg体重拌水混饮,连用2~3d;常山柴胡合剂按0.5~1ml/只灌服,2次/d,连用3d。